常說做夢就是潛意識作祟,有時候常會覺得做了好一陣子的夢,睡覺不安穩,有睡但還是很疲累。
睡眠進入快速動眼期的時候,便是到了深沉睡眠的熟睡狀態,而其實通常作夢的時間很短(10-20min)
;我們常以為是在晚上的時候做夢,但通常是熟睡期過了之後,接近清晨的時候在作夢。

人常說:『日有所思,夜有所夢』;則是白天被隱藏的情緒or思緒埋在大腦的潛意識(本我)裡面,到了睡覺的時候,站在角色為控制台的自我在休息,本我就偷跑出來玩了~

…………………

弗洛伊德認為人格或人的精神主要分成三個基本部分,即本我(id)、自我(ego)和超我(superego)。
弗洛伊德把人的動機歸納為餓、渴、睡、性等,其中性慾佔主導地位(本我);但本我往往受到道德、社會法規等現實條件的制約(超我),受到壓抑得不到紓解的衝動而透過夢、失語等形式來尋求滿足。
弗洛伊德相信一個人如果以前曾經有一些創傷性的事件而引致心理有問題,只要他能夠知覺地再將那事重演一次,並將本我、自我和超我作回平衡的處理,那麼問題就會解決。

對於本我自我的關係,弗洛伊德有這樣一個比喻:本我是馬,自我是馬車夫。 馬是驅動力,馬車夫給馬指方向。自我要駕御本我,但馬可能不聽話,二者就會僵持不下,直到一方屈服。對此弗洛伊德有一句名言:“本我過去在哪裡,自我即應在哪裡。”自我又像一個受氣包,處在“三個暴君”的夾縫裡:外部世界、超我和本我,努力調節三者之間相互衝突的要求,所以說自我是永遠的矛盾產物。

按弗洛伊德的說法,本我像一隻沸騰的大鍋,裡邊充滿著能量和精力,沒有組織、沒有統一意志、沒有思維邏輯、更沒有道德標準。
自我是從本我中分化出來的部分,它不可避免地保留著本我中的某些內容。自我的基本任務是自我保存,一方面,它要趨利避害,學會改造環境,防止外部世界消滅自我的威脅,另一方面,它又要控製本能,根據具體條件決定是否滿足本能的願望,防止內部世界的過高要求,以求得自身的生存。
超我又是從自我中分化來的一種力量,由自我理想和良心組成。超我是個體的父母(和教育者)的繼承者和代表,它使自我處於永久的依賴狀態,並不斷地對自我施加壓力。

弗洛伊德認為「夢是一種在現實中實現不了和受壓抑的願望的滿足」。夢是一種潛意識的活動,由於人的心理防衛機制把人的本我願望壓抑下去,在潛意識的活動中的主要內容被壓抑的願望並非是直接表達於夢中,而是通過扭曲變作為象徵的形式出現,故夢都是象徵的。
弗洛伊德認為夢是由「顯夢」(manifest dream-content)及「隱夢」(latent dream-thought)組成的。前者乃夢的表面形式,像經過扭曲與偽裝的「密碼」,以表現隱夢;弗洛伊德認為可以使睡者的內心渴望滿足,另一個是睡者的求生機制,藉著在夢中重新經歷生命的創痛來保護自己。

…………………

法國夢學專家儒韋認為,做夢是由遺傳基因決定的,他把老鼠有夢睡眠中發出的信號碼進行比較,發現相同親緣系統的老鼠有近似的信號碼,這一理論又被美國科羅拉多大學研究員布爾加的一項實驗證實;
布爾加對同卵雙胞胎進行了研究,發現生下來後就被不同地方的兩個不同家庭分別撫養大的雙胞胎竟然有相似的做夢經驗,由此證明,人的夢境表現是遺傳記憶。另外,美國《科學周刊》上有一篇關於做夢的2007的研究報告,報告的作者華盛頓神經科學研究院和馬里蘭州博才斯達國家衛生研究所的合作小組通過一台高性能神經斷層攝像儀為十來個接受實驗的人進行測試,發現他們在有夢睡眠階段大腦皮層的這個特定區域的血液循環異常加快,研究人員們由此發現,大腦中負責看夢中景象和看外部視覺景象的視覺神經系統原來是各自獨立存在的

研究報告中說,看夢的內視系統被證實獨立存在以後,就能夠解釋為什麼我們在夢中會有擴大的情感,為什麼能接受那些不合理的古怪情節以及紊亂的時空觀念。 

…………………

本來是要說一下我的夢境,但發現單純說的好像不夠,便找起資料分析一下, 

很有趣吧~
來看看水晶彣今日(2020/06/17)老實夢境囉!  

 

adios

Related Posts with Thumbnails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水晶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