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謎之聲)原本是2010-05-26 19:16:24的文章...結果拖到今天才出完稿文阿!! 囧"

--------

The Soloist

獨奏者
/心靈獨奏(台譯電影名稱)

The Soloist

發行日期:2009-11

類  型:劇情

導  演:未提供

演  員:【鋼鐵人】小勞勃道尼、【反恐戰場】傑米福克斯

發行公司:得利

 

 

-------以段落文章取截於電影《獨奏者》背後的真實故事---

三年前的一天,史蒂夫‧洛佩斯在洛杉磯市區漫步時,碰到一名在街頭拉小提琴的男子。「當時情景確實非常有趣。第一,他的小提琴只有兩根弦而不是四根。第二,他顯然只是依靠著一只購物車度日,他所有的家當都在那只購物車裡。第三,樂聲聽來確實美妙,尤其是出自這把缺了兩根弦的小提琴。」

在隨後的幾個星期裡,洛佩斯一直回到那個街角,聽那人演奏的音樂,同時也越來越多地瞭解了有關他的故事。「每一次我回到他那裏,他就感到多一分與我相處的自在。他就會告訴我一些事情,例如當我問起:『你為甚麼要在這裡獨奏?』他就會指著一個方向說:『因為貝多芬的雕像就在那裏。我因為受到激勵而演奏。』還有一次,我注意到他用粉筆在行人道上寫下幾個名字。我問這些都是甚麼人。他說,他們都是他在紐約茱麗莉亞音樂學院的同班同學。茱莉亞是世界知名的音樂學府。」

多次探訪後,洛佩斯在報紙上發表了一系列專欄文章,向讀者們介紹了這位流浪街頭的音樂家。「他的名字是納撒尼爾‧安東尼‧愛爾斯。當我遇到他時,他剛過五十。他在克利夫蘭長大。他對音樂的興趣,是於1960年代,就讀當地的公立學校時期培養出來的。愛爾斯高中畢業後,進入俄亥俄大學專攻低音大提琴。後來,他獲得茱莉亞音樂學院的獎學金,這是非常難得的。在當時,也就是1960年代後期,他不是唯一的,也是少數幾個得以進入茱莉亞音樂學院的非洲裔美國學生之一。」

洛佩斯在專欄報導中告訴讀者,在愛爾斯進入茱莉亞音樂學院後的第二年,就開始有了麻煩。雖然他的音樂素養出眾。但是他無法專心上課。讀二年級時,他發生精神崩潰,確診為精神分裂症。他終於離開了茱莉亞,流落到洛杉磯街頭。

洛佩斯說,他的報導,引起了巨大的迴響。「當我寫了關於他的第一篇專欄時,讀者們捐贈了很多樂器給他。六隻小提琴和兩隻大提琴,取代了他那原有的,只有兩根弦的小提琴。

還有人捐了一架鋼琴。後來,還有人捐給他其它樂器。 當我在專欄中提到那些捐贈時,我們又收到迪斯尼音樂廳的邀請,前往欣賞洛杉磯交響樂團的演出。這件事又為他打開了另一扇門,因為世界級的洛杉磯交響樂團的團員對愛爾斯發生了興趣,為他開了課程,開始對他提供訓練。」

 洛佩斯說,愛爾斯也因此有機會遇上了他在茱莉亞時期的同班同學,大提琴家馬友友。「對愛爾斯來說,那真是一個不同尋常的下午。我注視著他們兩人談話,馬友友非常親切有禮,他擁抱了愛爾斯,並且告訴他說,我們是兄弟, 任何像你一樣熱愛音樂的人都是兄弟,所以,在音樂裡,我們是兄弟。」

如今,愛爾斯開始為他的疾病接受治療。儘管目前他距離痊癒還有一段距離,已經有許多人去探望他。而史蒂夫·洛佩斯也隨著他與愛爾斯之間友誼的發展,有了改變。「我自己也受到很大的激勵。他向我重新詮釋了我意識中的快樂、實踐、和同情的意義。而且在這方面,他對我不僅僅是一個朋友而已。他在許多方面都把我改造了。」

愛爾斯還讓洛佩斯瞭解了流浪和精神疾病之間的關聯之處。「幾千人露宿街頭。他們睡在人行道或陰溝裡,其中包括輪椅裡的退伍老兵,還有長期得不到醫療的人,他們住在沒人管的地方。這是非常令人驚異的。這些現象距離洛杉磯市政府只有幾條街之遙。離開那壯麗而燦爛的建築群,也只有幾條街之遙。」

洛佩斯說,他的目標是幫助他的朋友得到他所需要的幫助。當他開始調查各種可能性,以及其它社區的做法時,他發現,要處理有精神疾病的無家可歸人群的問題,需要時間、信任和全面的方式。

他說:「紐約市意識到,解決常年露宿街頭問題的最好方法,就是一種長期支持性的房屋計劃,不光為這些人提供住所,同時還要幫助他們解決其他問題。而且,當你把某些人帶到這裡了。就像我的朋友一樣。他們不僅搬進屬於自己的公寓,而且是搬進了一個提供所有他們需要的幫助的地方。根據他們的需要,提供精神問題協助,就業協助等。西歐、澳大利亞、以及一些北歐國家,在公共教育上都做得非常進步。而在美國,我們還擺脫不掉精神疾病問題的陰影,一般人都不願談這個問題。」

但是,洛佩斯談到這個問題。並努力驅除這個陰影。他先是發表專欄文章,隨後又出版了《獨奏者》一書,他希望這部根據他的原著改編的電影,能將他的訊息傳達給更廣泛的社會,讓全社會一起尋找解決街頭流浪和精神疾病的辦法。

-----以段落文章---電影《獨奏者》背後的真實故事---

 

獨奏者博客來

一個失落的夢想;一段奇特的友誼;一個從音樂得到救贖的真實故事

  他,曾是茱莉亞音樂學院的天才提琴手,生命的一次跌宕,讓他離開原有生活,流浪街頭,用只剩兩條弦的小提琴,拼湊著記憶深處的樂曲。

       三十年後,一位不經意相遇的陌生人打開了他的心門,他們原本截然不同的人生,自此出現了交集......

  《洛杉磯時報》專欄作者羅培茲,一天在街頭遇見一位拉小提琴的流浪漢,儘管流浪漢衣著邋遢,小提琴也只剩兩條弦,但從他的琴聲、他拉琴時隱約可見的優雅,以及他對音樂的投入,羅培茲的直覺告訴他,此人非比尋常。

  隨著彼此的逐漸熟悉,羅培茲驚訝地發現,這名自稱納森尼爾、精神狀況略有問題的神祕男子,過去竟是茱莉亞音樂學院的學生,也曾和馬友友是同學!於是,他漸漸拼湊出納森尼爾的過去,試圖為他找到展開新生活的機會......

  故事登出後,面臨衝擊的,不只是納森尼爾。原本想藉由納森尼爾的故事感動讀者的羅培茲,更陷入了巨大的矛盾與掙扎:如何才能幫助納森尼爾?他真的幫了納森尼爾嗎?或者,他其實幫了倒忙?

  一個早已失落的夢想,一段街頭偶然邂逅的友誼,以及一股來自於音樂的救贖力量,交織成這個發生於洛杉磯、感動了全美國的真實故事,更讓洛杉磯市因而重新正視精神病患與街頭遊民的生活及尊嚴。這系列專欄結集成書後,不但成為《紐約時報》暢銷書,同時也已由知名導演喬.萊特(Joe Wright)拍成同名電影,由影帝傑米.福克斯(Jamie Faxx)與小羅勃.道尼(Robert Dawney Jr.)分別飾演流浪漢音樂家及羅培茲。

--*---水晶彣的觀後感---*--

基本上牽動這部電影的生死,就是這兩位大咖主角啦~
小勞勃道尼和傑米福克斯把這兩個角色特點詮釋的淋漓盡致(雖然小勞勃道尼是以個人特色吸引的目光居多xDD)

原在真實故事中能襯托出主角–納森尼爾的重要性,當然就是羅培茲了!
而小勞勃道尼以他個人的演繹,展現出專欄作家的專業和認真,對於才華洋溢且具龐大音樂性熱情的小提琴演奏者納森尼爾不幸流落街頭,這件事情除了當記者原始的新聞性情之外,還有一份對於納森尼爾的惻隱心而惜才後衍伸為兄弟情....

徜徉在納森琴音中的羅培茲

吸引我的正是背後的真實故事,有著抑揚頓挫的情感的變化,令觀看的人心情被其牽扯著。

如果我沒看這部電影,我也不知道什麼時候才會關注到這件真實的案例;我很好奇在電影的剛開頭,羅培茲的受傷也是真實的吧?(雖然那好像不太重要=3=)若是忠於原著,應該就是真的那樣受傷,看起來真的還滿痛的,且運氣很不好...囧

我很享受觀看傑米福克斯演出的納森尼爾,感覺他真的變成了他!彷彿是注入他(納森)的靈魂那般重現他們的過去....

還有很多人在那篇專欄初刊後,紛紛捐出他們的愛琴或是愛才資金,也令我很感動(人性還是有望的啊!)

但聳立在貧民區的精神病患看護中心,在他們以外的街區裡充斥著毒販、黑道、妓女與遊民...
讓人看的觸目驚心之外,也令人懷疑許多的社會問題延伸....

最後,還是覺得這部似傳記非其實性質的劇情片值得一看!

推薦給大家^^b

-*----水晶彣的觀後感---*-

另外,我還找到了網路上的相關文章《The Soloist獨奏者-有關精神分裂症》

以下影片為真實的納森尼爾與羅培茲

 

看看其他網友對於《獨奏者》的觀感

     ---以下段落文章截取至須文蔚《音樂是人類最後的救贖:推介《獨奏者》》

     《獨奏者》不是一本專注在音樂家生命歷程的傳記,作者羅培茲是古典音樂的門外漢,他認真追索納森尼爾的求學歷程,為了解讀納森尼爾喜好的樂曲,甚至帶納森尼爾到洛杉磯迪士尼音樂廳聽音樂,進而走進了古典音樂的世界,音樂也成為他生活的一部份。羅培茲從新聞專業的角度殫謀戮力於貼近消息來源的故事,進而投注了情感在照顧一個難以痊癒與照顧的病人,深陷在一個又一個看似有希望,其實絕望的情節中。羅培茲所付出的努力與反省,更增加了這本書的可看性,讓讀者領悟到,原來一個記者要改變與涉入社會的現實是充滿挑戰的,一樁善行,也可能成為通往地獄的道路;反之,充滿樂觀與堅持,也有可能創造出奇蹟。

    《獨奏者》在社會現實面,無情地揭露出洛杉磯這個首善之嘟,有著充斥著毒販、黑道、妓女與遊民的街區,罪惡橫行,腐臭不已,加上社會不重視精神病患的安置、醫療與照顧,更使得遊民區的問題治絲益棼,成為都市的惡性腫瘤,市民也都視而不見。讀者讀慣本地報導文學充滿控訴、悲情文字,在這本書中會得到相當大的啟發,原來故事與文字是有力量的,不是只能悲憤與絕望地抒情。羅培茲的系列報導引發輿論關切,洛杉磯立即展開了大型的都市更新計畫,並且增加了病患與遊民的安置預算,這絕非羅培茲在報導之初能預想到的。

    羅培茲善於經營報導,不一面倒的報喜,在段落中會穿插納森尼爾人格黑暗的一面,也不避諱世人對他的質疑,檢視自己是否是利用一位精神病患精神而成名?讀者細讀本書,自然可以作一個公平的裁判。

對古典樂迷而言,書中描寫納森尼爾聆聽音樂會的段落,應當十足富有臨場感,加上作者忠實記錄了納森尼爾解讀、詮釋音樂的深刻文字,會更讓人心疼這樣愛樂的靈魂,何以會禁錮在一個患病的軀殼中。全書的高潮應當在大提琴家馬友友現身的段落,納森尼爾不但有機會親聆老同學的獨奏會,在會後能夠和大師見面會談,當馬友友撫著納森尼爾的肩膀說道:「你知道我的感覺嗎?能見到像你這麼一個熱愛音樂的人,我就像見到自己的兄弟一樣。」借出自己的名琴讓納森尼爾演奏。兩個曾經一同在茱莉亞音樂學院學習的青青子衿,一位成為國際知名的大師,一位淪落為街頭遊民,兩相對造,造化弄人的感慨,更讓人於心不忍。

《獨奏者》出版後,不但成為《紐約時報》暢銷書,這個真實的故事勝過許多小說,立刻吸引了好萊塢的重視。已經由派拉蒙出資,知名導演喬.萊特(Joe Wright)拍成同名電影,由影帝傑米.福克斯(Jamie Faxx)與小羅勃.道尼(Robert Dawney Jr.)分別飾演流浪漢音樂家及羅培茲,在美國已經在2009424上映,相信國內的影迷也會相當引頸期盼電影的演出。 

獨奏者》是一本觀點多元,故事精彩的報導文學作品,由於貼近真實,更具說服力,會讓讀者手不釋卷,想要一探這個傳奇故事的結尾。羅培茲並沒有交代他的好友是否終於脫離了惡魔般纏人的病痛,但是兩個陌生心靈的碰撞與交會,伴隨著無數優美的古典音樂音符,讓整個故事洋溢著溫暖與人道的光輝,在冷漠與無情的現代都會生活中,颳起了一陣溫暖的薰風。

 ----以上段落文章截取至音樂是人類最後的救贖:推介《獨奏者》》

 

延伸人物介紹:

小勞勃道尼小勞勃道尼

關於他且讓水晶彣印象深刻的主演電影:

@《索命黃道帶》其實我對這部片的名字印象比較深刻:P

<描述橫跨六、七十年代造成舊金山灣區大恐慌的黃道帶殺手所犯下的連續殺人真實案件>

《心機掃瞄》很有特色的一部真人動畫~最讓我深刻的是"變身衣"!

<是根據菲利普狄克在60年代嬉皮風崛起時,個人親身經驗所創作的小說>

@《開麥拉驚魂》片中全程塗黑演黑人...xDDD

@《鋼鐵人》就是非常闊氣的凱子耍帥阿(大誤)xD

@《福爾摩斯》詮繹使非現實人物被灌入有生命的真實人格,講白就是福爾摩斯也變真人了!

關於他:

@我這樣的男人(The Futurist)(2004)
  他的第一部電影:

《POUND》老勞勃·道尼 導演之,小勞勃道尼(小小孩)飾演一隻小狗,讓我非常的好奇...所以我去找了有出現迷你他的片段xD電影片段在此《Pound》(1970)

才五歲,也太可愛了xD

傑米福克斯

關於他的新聞:

@2005奧斯卡/電影界今年度最佳男主角

@《驚天動地》專輯2006-03

@傑米福克斯正面全裸自拍,坦承網路「大鳥照」是他本人!

哦哦~傑米演的《重案對決》我還沒看說~要趕緊補習了!


Related Posts with Thumbnails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水晶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